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匠心 Hearts and Crafts

儘管父親是出色的業餘工匠,我卻天生不是工匠的料子,不論年少時砌模型,或現時做各樣簡單的家居工程,總是笨手笨腳,最後不是弄得腰酸背痛來,便是情緒低落。但我對於近來Hermes的「匠.心」(Hearts and Crafts)記錄片很有興趣,因為想多點了解工匠的內心世界,他們如何憑雙手去力求完美。
片十分直接簡單,簡單得有點悶,很多時候就是如實地讓工匠說出心底話,而工匠說故事,通常也不太動聽。然而,這些故事使我想到,工匠與工人有何分別?他們 都是體力勞動者,工作都涉及十分精細繁瑣的工序,甚至都是要按別人的設計去作工,但工匠可以參與整個或大部份製作過程,知道自己作甚麼,看得見整個製成品 的出現,觸摸過它的每一部份,甚至為它流過血滴過汗。這個以手以心去感受的親力親為滿足感,可能是我們這些安坐辦公室工作的人所難以感受及明白。或許這緣 故驅使工匠去追求完美,視製成品如他們生命的延續,反映著他們的心血、精神及價值。製成品出售了,也代表他們的精神被肯定及被傳揚,他們為此感到高興。另 外,片中好幾位工匠都曾是不同背景的邊緣人士或不幸者,有讀書不成的、政治難民、聾啞人士、變了聲而失掉工作的男高音、厭倦刻板生活的工人等等,他們都因 當了工匠,不單得以糊口,也在工作中尋回自信,得回自己。
匠的作品具有人性,是藝術的表達,是追求完美的影子,可提昇人對美感的觸覺,所以有不可取締的價值。工匠的工作本身也具有獨特性,讓人在投機炒賣、機械化 分工、資訊科技、知識產業、行政管理之外,多一個具人性及另類的選擇,也讓很多基於種種原因不適合上述主流社會的人,有他們自我的一片空間,人在其中不單 單生產,也憑著雙手及信念去自我表達,自我追尋。可是,工業化的社會進行大量生產,仔細分工,本是無可厚非,但卻使工匠這有意義的行業不斷萎縮,只剩下如Hermes這類高檔產品的空間。誠然,出於工匠之手的產品,價錢必然較工業生產的製成品高,但比起現時好些粗製濫造的磚頭,及專權經營的所謂社會服務,工匠產品的價錢就便宜及合理得多。

其實,社會的進步,不應只有正面增長的GDP,只有從血汗工廠所出的先進電子產品,那怕是極創新的產品。社會進步也當讓藝術美感更普及,當讓我們雙手在「崇智」的社會中有它的地位,也當有多元的空間,讓不同的人可有其自我實現之處,。否則,我們社會可能已踏上去人性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