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浩浩妙語錄 (廿三)

浩浩愛畫畫,他與媽媽經過一間畫室
媽:「浩浩,你睇啲畫幾靚,不如喺哩道學畫畫囉﹗」
浩:「好呀‥‥都係唔好。」
媽:「點解呀?」
浩:「哩道啲小朋友啲畫咁靚,哩道啲老師一定好惡,所以唔好」
媽不知好嬲還是好笑。

媽在執拾芊芊兩年前小一的書簿。
浩:「媽,你喺道做乜?」
媽:「我幫家姐執D舊書,留起啲書,因為可以再留比你用。」
浩:「咁嗰啲點解放喺地下?」
媽:「嗰啲係家姐用過嘅作業同簿,用唔返咖喇,會攞去廢紙回收。」
浩:「我要哩啲。」
媽:「家姐用過,寫過字係上面,刷唔到,用唔翻。」

浩:「咁咪仲好,我第日用翻哩啲簿咪唔使做功課囉﹗」

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不敗雄心Invictus

Invictus-395036631-large
幾年前《不敗雄心》(Invictus)上 映時,我還以為它是一般的體育勵志片,故沒有特別留意,過後才知原來它是有關曼得拉的故事,我便隨即買了它的光碟回家一看再看。曼得拉是我十分欣賞的政治 人物,當年南非終止了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曼得拉獲釋並隨後當選為南非總統,這給我很大的震撼,讓我看見社會運動真的可以帶來社會轉變。若六四喚起了我的 政治意識,曼得拉就是其中一個因素提升我這意識。

當人談論曼得拉的時候,總會論到他如何負代價爭取自由與公義,Beyond《光 輝歲月》就是一例。誠然,他的確是一名民主公義的鬥士,但他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在上半場,在爭取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上,的確打過一場漂亮的仗,但他在 下半場還打過另一場同樣艱辛的硬仗,其影響及及所引起的討論延續至今。《不敗雄心》就是講及這下半場的硬仗。這電影取材自Playing the Enemy: Nelson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 一 書,以具觀感刺激的國際欖球比賽硬杖襯托背後更嚴峻的民族融和硬杖。片中的曼得拉多次提及現時南非的敵人不再是種族隔離政策,也不是支持這政策的白人,新 的戰事是國家的團結,新的敵人是白人的恐懼與不滿並黑人的報復心態。曼得拉的復和饒恕觀念,藉著南非國家欖球隊事件去表達出來。可是,他的主張得不到身邊 的人的支持,女兒鄙視,智囊質疑,黑人領袖不滿。儘管曼得拉被警告會冒著賠上政治本錢的風險,但他仍堅持,因為他認為「身為領袖,有責任證明給他們看他們 是錯‥‥我害怕冒險的那一天,我就不再適合領導」。畢竟他是最有資格去講饒恕的人,他饒恕了那些拉他下監三十年的人,這感動了欖球隊的白人隊長,使他帶領 他的白人球員接納黑人,在比賽場上高唱他們先前曾鄙視的新南非國歌,當中包含具反種族隔離政策背景的《天估非洲》。

幾 年前我看過此片,隔了一段時間後,我又再看,每次都使我有所反思。曼得拉致力於民族的復和,他與南非大主教杜圖所提出的主動饒恕概念,一直以來引起很多討 論,讓人去反思到底饒恕是甚麼一回事,它跟公義又如何平衡兼顧。他們提出的概念及南非的例子又是否可以引用到中東、亞洲及其他地方的種族衝突之中?最近有 網上文章〈帶寬恕的針鋒相對:我們可以從囚徒困境中學到甚麼?〉 以社會科學的博弈論去討論此題目,頗為有趣。在中國也有類似的事例,柴玲呼籲在六四事件上要饒恕,被多人批評,即使劉曉波提出「我沒有敵人」,這也同樣引 起爭議及討論。自古以來人與人、社群與社群、國與國的衝突不段,所以不管是饒恕還是我沒有敵人,這都是歷久常新要去反思的問題。

除了饒恕之外,此片也顯出曼得拉的非凡政治技巧及觸覺。在片中曼得拉曾把政治考慮看為人性考慮,這是對政治的一語中的及中肯的描述。當然,電影情節難免有所誇張虛構,但在原著Playing theEnemy: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 中,作者引用曼得拉的一句話 "Don't address theirbrains. Address their hearts",確是政治領袖所當有的座右銘。難怪非洲人看曼得拉是他們的超級偶像,當年我在東非跟當地人談起曼得拉,他們莫不對他肅然起敬。這智慧與素質,又會否跟他三十年政治獄有關係?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芊浩妙語錄 (廿一/廿二)

爸跟芊浩講初期教會故事,講到教父殉道‥‥
爸以手作刀放在芊芊的頸上,問:「如果我係羅馬士兵,依家捉到你,問你係唔係信耶穌,你點答?」
芊:「我好驚,唔知點答,仲想喊添。」
爸見芊芊似乎真的有點驚,就以司提反故事安慰她。
爸以同樣方式轉問浩浩。
爸:「你係唔係信耶穌嘅?」
浩指著芊芊說:「佢係信耶穌咖。」

爸爸在教導芊芊如何用facebook,浩浩在旁觀看
芊:「我點樣可以睇到我啲朋友呀?」
爸:「click哩到,嗱,就睇到哂你啲朋友。」
芊:「係喎﹗我見到XXXYYY呀﹗」
浩浩看見後很驚訝地問
浩:「哩啲都係家姐啲朋友嚟嗄?」
爸:「係呀﹗」
浩:「嘩﹗原來家姐係識得超人咖﹗」

當時畫面顯示芊芊facebook朋友的「個人資料相片」,其中大部份是真人相片,但有一兩幅是卡通人物超人的圖片。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書屋消暑

如往年一樣,七月初的天氣特別悶熱。之前雖有一陣風,幾陣雨,給人一點清涼的感覺,但很快悶熱又來襲,使人感到厭煩。所以,上星期日我去了旺角的書屋消消暑。

錯,的確是旺角的二樓書屋。消暑,當然不是因為那裏的空調,而是閒逛書屋時使心靈滌蕩一新的感覺。每當上到書屋,首先會看見很多新近的熱賣著作。我立時拿 起一本隨意翻閱,或看看序言、引言、目錄及書背的推介等,便想把它買下來,但隨後又想起曾幾何時,我也曾對當時某些新作感到興奮,甚至已買了回家準備閱 讀,可是直到現在我仍未有時間多讀它幾頁。今日我為《鄧小平時代》雀躍,但想起昔日我也曾立志要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及《改革歷程》,直至現在我仍不 過是翻過幾頁。我想起,要讀的書及要做的事多的是,若為一些瑣碎及沒有結果的事花上精神心力,倒不如決絕一點作取捨,集中去作應作的事,否則最後只有空悲 切。我離開了那設在入口的熱賣著作攤位後,走進書屋內,發現很多有趣的書。例如我看到一本翻譯著作《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內容除了是關於宗 教思想或中西文化對話之外,它特別之處在於兩位對話者是父子關係。我拿起這本書,隨即想到若日後我與兒子在思想交流,對談人生,情況會如何?若大家當時的 信念已迥然不同,我們又是否可以彼此尊重的對話?隨後,我放下這書,慣常走到我所陌生的書類那裏,因為那些書往往提醒我,其實自己對這個世界所知的實在很 少,人因此也會謙卑下來。即使看一些自以為熟悉的範疇的書,也不時看到好些陌生的著作,它們或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討論我所認識的題目,或是談論一些不多人 注意的事,這也提醒我保持開放的心,有時自以為了解掌握某題目或某事情,但可能所謂的了解其實不過是一鱗半爪,事情事物往往總有多個角度看,不用那麼執 著。想到這裏,心境也因此開朗豁達一點。例如當日我發現一本跟哲學有關的書《絕對無詮釋學:京都學派的批評性研究》。我雖知道詮釋學,對士來馬赫及伽達瑪 也有丁點認識,但我在這書面前才知道原本自己在這方面仍是很無知。

開了書屋,總是有不滿足的感覺,所以會再到另一間走一趟。其實,不同書屋有不同風格。若要了解社會及文化的熱門題目,又想大眾化一點,可以去田園、樂文或 榆林。近來發現田園附近多了一間書屋,它雖也有很多有關中共政治熱門話題的書,但有趣的是似乎不見那些有關劉曉波的著作。若想暫時離開政治或時下文化,可 以去梅馨或學津,那裏的古色古香書卷味,讓人可以離開繁囂,沉醉於中國的文史哲世界裏。可惜的是,我上星期發現學津好可能已結業。這是一間風格獨特的書 屋,我在那裏有好些特別的回憶。這遺憾感覺使我再想起昔日的貽善堂、神學站及青文,真使人懷念。然而,書屋也有新生代。若想有新氣息及感受多點時下社會思 想,可到由年青人開設的序言。與其說序言是二樓書屋,不如說它是一個有關社會思想及文化的書會,因為那裏相對而言書籍種類不多,但常有書籍討論或文化講 座。其實,世界就如書屋一樣多元,和而不同的態度是很重要。


七月天,容易使人煩躁納悶,願人人也可得身心靈的消暑。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當代的新意識衝激?

好些年來,我一直感到這時代有一個意識形態轉變及衝激。起初,我仍未能好好整理我這感覺並加以分析描述,但隨著日子過去,這轉變及衝激似乎越來越明顯,不論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閒談,或整體社會發展的方向,我也察覺它的影響。這一切,或可從三四十年前說起。

一個年代,亞洲有大龍日本及四小龍成為亞洲實力的代表,四小龍之中香港及新加坡有個共同特點,她們都不是民主國家或城市,儘管經濟發達但民主人權的發展十 分緩慢。有社會學研究指國家的民主程度跟國民生產總值有正比例的關係,即越民主的國家越富裕,但新加坡往往是一個有趣的例外。然而,由於香港與新加坡最多 也不過是小龍,她們在世界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加上亞洲大龍日本及全球眾西方大龍也是民主國家,所以民主人權等觀念仍是世界王道及不可抗逆的主流。

而,當中國開始掘起,故事似有新的發展。一個極權國家,一個曾發生國內血腥震壓事件的國家,並因此一度遭受西方世界孤立的國家,仍可不斷每年經濟翻幾翻。 中國如經歷劫後餘生的火鳳凰,她的軟硬實力影響越來越大。起初,人們評論中國的掘起不過是重覆西方經濟起飛的初期現象,本是平平無奇的事,並預測中國經濟 會因著國內民主人權不彰及經濟發展自然循環而奇蹟不再,這方面的代表作是彭定康在卸任後寫成的East and West 然而,西方對中國的預言不單沒有應驗,中國反而繼續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近年來中國更因為在全球金融海嘯中訖立不倒,以致她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在 許多方面也佔一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其勢相信已超越日本,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的一條大龍。另一方面,中國在經濟及國力迅速冒起之餘,國家的民主人權卻多年 原地踏步甚至是出現倒退。儘管西方國家似乎不斷在這方面向中國施壓,中國仍不為所動,並否認西方的人權觀念的普世性,不符合中國國情。近來年,中國在耀目 的經濟發展成果之下,對這股以西方為主的民主人權思潮或政治力量採取反守為攻,例如對那些向她施壓的國家或代表予以報復,在國內高調判處政治犯極重的刑 罰,在國外積極發揮軟實力的影響,似要把民主人權觀念推向較邊緣的位置。

以,中國不是放大了的新加坡,她不單是一個欠民主而成功的經濟體,中國因其軟硬國力的影響及本身多年來亮麗的經濟發展成績表,她似乎已成為一個新的全球意 識形態力量。一個強調經濟而忽視民主人權的國家發展意識;倡賢君順民和諧而貶制度及程序公義的管治理念;重實務、效率及物質成果,輕意識形態、原則及價值 的個人處世觀念。這個意識雖有著實用主義及傳統儒家思想元素,但又似乎傾向淘空其中部份價值觀念,尤其是跟政治有關的信念。這個中國意識公然及主動地,以 言論及行徑挑戰民主人權的潮流。這個挑戰是否成功或帶來甚麼影響,我認為仍未可知。當然,有人指出今日中國只不過是反映出昔日現代思想的模式,她總會進入 到後現代階段,順應世界思潮;另外也有人說中國只有了外表的經濟風光,但其實外強中乾,現時國內問題之多及深已使中國瀕臨革面內亂的邊緣。這些分析及推論也有其道理,但過去中國的表現往往是出乎意料,估不到。所以,若以螳臂擋車來形容中國新意識對民主人權思潮的挑戰,似乎未必貼切。事實上好些第三世界國家 似乎接受中國的概念,選擇走上這條重經濟而輕民主人權的路。甚至好些西方國家或大企業也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國「叩頭」妥協。中國新意識在個人層面的人生觀及 價值觀等的影響可能更大更深遠,這方面在華人地區較為明顯。

2012年3月17日星期六

芊浩妙語錄 (廿/廿一)

爸隨意問:「芊,你想邊個做特首?」
芊:「我都唔知點揀。」
爸好奇地問:「點解咁講呀?」
芊:「我同唐xx(芊芊的同學)係好朋友,所以想揀唐英年做特首,但梁xx(芊芊另一名同學)又係我嘅朋友,我又想揀梁振英喎。所以都唔知點揀。」
爸:「哦﹗原來係咁‥‥‥

一家人在觀看特首候選人論壇
浩:「點解佢哋成日做錯事?佢又話佢做得唔好,佢又成日講對唔住。」
爸:「係呀」
浩:「佢又講大話,佢又無禮貌咁指住人。佢哋都唔好做特首。」
爸:「咁邊個做呀?」
浩:「我做囉﹗」
爸:「‥‥‥

芊:「我鍾意何俊仁做,因為佢話學生可以做少啲功課。」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Work Hard, Work Smart

早前跟友人閒談工作間眾生相,使我想起多年在好幾個完全不同的行業中,見到不少友趣的人事現象。

就談論「傑出員工」這概念,我曾見過兩類傑出員工。第一類稱為Work Hard型,這些人的工作表現十分賣命,凡事做到足。他們的完美就是滴水不漏,所關注的焦點在於不出錯,所以事情不管是否直接有關或有效,總之做多好過做漏。但在有限的資源下,他們往往只可完成任務,但未必可以真正解決問題或給人驚喜。

第二類稱為Work Smart型。這種人的工作表現獨到,事分先後輕重緩急。他們的完美就是中的,所關注的是焦點在於有限資源下達成最核心之目的,所以作事的方式、傳統、非核心問題及表面之目的等,皆不重要。但由於有時人算不如天算,以致這類人的結果不是被譽為曠世奇才,便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作老闆,一般也愛Work Hard的下屬,因為他們可保證執行到老闆的意念,老闆也不會被搶了功勞,所以老闆可安心去打Golf了。除非老闆有處理不了的問題要靠Work Smart的下屬解決,否則論安全感,Word Hard型總比Work Smart型好。然而,作為下屬,當然會愛Work Smart型的上司,一來,下屬的工作量往往較少,可多回家吃飯。即使多工作,他們也明白手頭上的工作是重要及有意義;二來,上司的天賦才華也使他們心悅誠服的作下屬。


被上司看為Work Hard,同時又被下屬看為Work Smart,可能就是工作間上乘的武功。

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

《天與地》之坦白

「如果,活著能坦白,舊日所相信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這不單是《年少無知》一曲的歌詞,也是《天與地》劇集所要討論的其中一個核心價值。劇情的中段有連續幾個情節,步步進迫挑戰觀眾對坦白的信念,似乎質問坦白是否有其底線或灰色之處。
Ronnie略略記起家明被殺害的真相後,他質問鼓佬及黑仔當日的實情。黑仔二話不說否認殺害家明,但鼓佬仍在猶豫是否要說出實情,因為儘管Ronnie有權要知當日實況,朋友也應彼此坦白,但鼓佬與黑仔經過多年後才可稍為跳出殺害家明的陰霾,Ronnie知道實情後,他可以承受得來麼?這問題開始了一連串對坦白信念的挑戰。之後,Ronnie、鼓佬及黑仔因這事起了激烈爭論。Ronnie表示已記起所有事情,堅持要說出真相,黑仔隨即作勢要殺害Ronnie,鼓佬眼見這個危急情況便撒謊說他太太有了BB,請求Ronnie不要說出實情,免得刺激他太太及影響將要出生的孩子。這謊言換得一個暫緩空間,讓事情暫時平息。鼓佬這個謊言又是否可以接受?
若然堅持朋友之間要坦白,那麼坦白與親情,坦白與自身利害之間,又如何抉擇?後來,Ronnie意外導致他女兒一名朋友被車撞倒,事後傷者更因併發症身亡。Ronnie女兒目擊事發經過,並一五一十向警方說出實情,但此舉對她父親Ronnie十分不利,所以她母親得知後痛罵女兒不孝。女兒落在困惑中,反問母親昔日不是教導她要誠實麼?她母親也一時語塞。接著的第二個情節,Ronnie在上述事件中錯有錯著被誤以為得了精神病,以致他若假裝有精神問題,便有機會因此得以脫罪。Ronnie太太苦勸Ronnie把握這機會,但遭Ronnie拒絕。在坦白與親情之間,坦白與得來不易的幸福家庭之間,人當如何抉擇?若坦白的代價是自己及家人下半生的幸福,這又如何?若整件事根本就不過是意外,當事人有是否需要介意過程中坦白與否?

上述的衝擊,分別衝著鼓佬與Ronnie而來,前者漸漸放棄原則,後者則仍然一直在情義張力中堅持。相比起那些讚賞巧取豪奪,爾虞我詐的劇集,天與地在這方面顯得有所不同。當然,若坦白已不再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議題,上述矛盾就顯得有點無病呻吟,這些情節在整套劇中也可能不過是悶場。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天與地》之信念群體

終於在網上看完整套《天與地》,對於我這個向來不愛看電視劇的人而言,這可算是一項個人創舉。這劇比我期望中豐富,劇情編排及演員對白開拓出一片廣闊的思考 空間,叫人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張力,道德界線的釐訂,人際間的坦白與信任,友情,男女之情,面對過去與抉擇未來,人的不變與轉變,主流社會及價值的批判等。 或許因此,也可能是因為我多想了,有好幾次,劇集內容使我思潮起伏,在劇集過後也呆坐在電腦面前好一會兒,想起很多人和事,過去與未來,原則與實際的問 題。
說回劇情,我發現此劇有一個「重要的失真」。失真,是指主角之間彼此有著信念期望,這似乎跟現實有著差距。第一集Ronnie重遇黑仔,知道他從事黑市期指買賣,便隨即質問他為何要會變得這樣壞;又例如之後幾位主角重拾昔日友情,但當中好幾位漸懷疑黑仔為錢去作欺騙感情的事。為此,Ronnie曾親自去查證了解,也嚴嚴的指責黑仔。另外,鼓佬雖然對黑仔沒有期望,但勸他在RonnieYan面前扮作正義,好叫他們好過一點。在現實中,我懷疑有多少人會過問或緊張,朋友所作而又跟自己沒有關係的道德抉擇。例如若知朋友買賣黑市期指,可能只會叫他小心一點,不至於要質問他道德立場;若知朋友為錢去欺騙他人感情,或只會勸他不要過份,甚至可能倒過來讚他真有辦法。
中主角的表現,較多時候只會在信念群體當中才會出現。所謂信念群體,我是指一個有著共同信念價值,並對世俗、唯利、社會主流或虛無傾向的觀念作出批判的群 體,具體例子如宗教社群、哲理團體或政治組織等。若信念群體有其組織架構及系統化的理念,上述劇中的情節會更容易出現,例如教徒彼此勸勉按其經書行事,政 治組織互相指責對方轉軚等。

現實或至少在香港,不多人有所屬的信念群體,好友間也往往沒有具體或根本的共同信念。然而,正如此劇因著主角們有共同信念,精彩的故事才得以發展下去,同樣,我們人生在世,是否除了秉持個人信念原則之外,更好是有所屬信念群體,以致我們的生命故事可以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