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末世列車的沉重

一個冰封無生命的世界,一列載滿了生還者的火車,他們按不同的階級被安置在不同的車卡。頭車卡的人過著奢華的生活,尾車卡的人卻仿如活在集中營。中間隔著的,除了是一道道的鋼閘,還有配備機槍的守護員。在長年累月的壓迫下,尾卡車的反抗力量正悄悄地等待時機,一場革命一觸即發。

單看這個電影介紹就知它政治味很濃,導演奉俊昊也直言這是一部政治電影。背景故事並不陌生,它除了跟全球化及貧富懸殊問題有關,也似乎跟中國及香港的情況有著一種和應。這吸引了我在上映當日就急不及待去觀看。片長兩小時,電影節奏明快,氣氛緊張。導演善用列車車卡這故事背景,成功製造出引人入勝的果效。主角等人由一個車卡開閘到另一車卡,彷彿就由一個世界去到另一個世界,新的車卡的人與環境,不時會出乎想像,所以,每當主角將要開閘進另一車卡,觀眾也摒息靜氣等候觀看閘後的世界會是怎麼模樣。整個故事的發展也給人有些少意外,它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比我想像中多而豐富,但由於電影正在上映,我不多提及當中的內容,只討論電影給我的一兩點反省。

看過這電影後,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它不是單單一個受壓迫者起義的故事,它表達現實所充滿的矛盾及困惑。電影藉著列車外冰封的世界帶出其實全部人也被困在列車內,若要生存,要麼就是有用強權叫各人安份守己,要麼就是全車人混亂爭奪資源。在尾卡車的人雖然生活受盡壓迫,慘不忍睹,但他們仍可以在冰封的世界生存下去,在起初人吃人的情況改善為吃蛋白質糕(這點可以帶出全球食物問題的討論),所以一名列車高級職員反問他們,難道他們不應去感謝列車的設計師及總舵手Wilford麼?他們起義是否不安本份,忘恩負義?前排車卡的人信奉引擎是神聖,總舵手Wilford是偉大,因為他為他們提供了一隻末世的方舟,所以列車的如常繞圈運行,年復年日復日,這比起公平及權利等更為重要。後排車卡的人,當他們由一車卡去到另一車卡,車卡的環境越來越好,他們從吃蛋白質糕到吃新鮮的壽司,他們是否有必要仍要前行去控制室爭取權利呢?

這些問題都可對應近代中國及當前香港的情況,兩者皆似是這列末世列車。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到今日的地步,人民就如在冰封世界上了這列末世列車,車內貧富極懸殊,人性常被扭曲及踐踏,前排車卡的人要維穩要鎮壓,中間的人已感滿足,不想改變,後排的人是否如電影一樣已按捺不住?香港的路雖有別於中國,但走到現在,似乎漸漸跟中國「接軌」:市民的不滿及不安情緒高漲,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香港向來所著重的自由、法治及公義價值,似乎漸漸被淘空,換上了安守本份,經濟才是神聖,中央的偉大領導幫助香港渡過種種危機,但諷刺的是不少香港人似乎又樂於接受這些新的價值。或許,香港就如末日列車所呈現的矛盾困惑,既要反抗被赤化,但又要依賴赤色政權;既想要起革命,但又怕流血。電影告訴我們,革命可以藉著一個關鍵的信息就爆發起來。當主角等人要進入一個具戰略性的車卡時,也是開始要真正流血要犧牲的時候。香港會否有這一天?香港教會又是否要開始思考本土的解放神學呢?


總結而言,我十分欣賞這電影,娛樂性豐富(不過可能有些人會感到它有點暴力),寓意豐富深遠,難怪它是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閉幕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