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分歧者:談不上愛,說不上恨

分歧者叫人欣賞?還是感到厭煩?

電影《分歧者:異類叛逃》改編自同名暢銷青少年小說Divergent,講到經歷戰爭後的社會把市民分為五個派別:克己、博學、友善、無懼及直言,還有處於社會邊緣的無派別者。各派別在社會中有其清晰角色,社會以此維持穩定和諧。凡年滿16歲的市民也要接受測試了解自己本性是屬於那個派別,不論測試結果如何,他也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任何一派,但加入之後身份就不能改變。主角Tris雖喜歡無懼派,但被測試為異類,即本性不屬於任何一派。從此她便一步步被捲入一場政治鬥爭中:博學派要控制無懼派的思想,以幫助他們從克己派中奪取政權。

整體而言,這電影雖富娛樂性,但拍攝手法只著重劇情及刺激元素,未能進一步發揮小說所帶出的反省。在現實中,分歧者不單單是提出異見的人,卓越的分歧者是社群的暮鼓晨鐘,可挽救社群於不自覺的危機中,就如故事中男女主角因屬異類而不受博學派的藥物控制,以致可破壞博學派的殺戮及奪權計劃。卓越的分歧者之所以能眾人皆醉我獨醒,其中一個原因乃是他們有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在眾人所肯定的事中,看出它的虛幻;在眾人所忽略之處,看出它的價值。這就如故事中,主角Tris加入了無懼派後接受恐嚇測試,藥物使她進入虛幻處境去面對她內心所恐懼的事。一般接受這測試的人會拚命去克服或逃避這恐懼,但Tris卻因著看出這是一個虛幻的處境而作出意想不到之舉,所以她很快就能化險為夷,完成測試。所以,從這角度看,分歧者對社群實在有不可多得的貢獻,以致社群似乎不單要包容他們,更要善待他們,好鼓勵他們多提出異見。

然而,另一方面,面對分歧者,人總是感到不是味兒,因為分歧者不單是站在對立面,而且更是站在人所能想像及控制之外,常使人感到措手不及。即使是面對卓越的分歧者,人通常也要以理智、愛心或健全的制度去肯定及欣賞他們的貢獻。然而,更大問題是現實中人人都可以作分歧者,但卓越的不多,社群因要回應平庸分歧者的種種訴求、異見及提問等,就會大大減低處事的行政效率,有時機會就往往因此錯失。若社群是處身於一個高度競爭你死我活的環境之下,錯失機會隨時可以敲響這社群的喪鐘。所以,從這角度看,社群似乎要對分歧者有所規範及控制,例如要為分歧者去蕪存菁,務求減少平庸分歧者拖垮社群的發展,然而誰去定這篩選的標準?分歧的本質就是在建制及規範之外,所以對分歧者作出篩選跟排除他們沒有兩樣。


所以,面對分歧者,不論是對於香港社會或本地教會,我常有一份談不上愛也說不上恨的複雜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