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星期一

3 idiots 三個傻瓜


早在這電 影上映時已想去看,但一忘記了,就已過了幾年,直至近來從友人借來影碟才第一次看。這電影故事簡單,橋段搞笑,也加插了不少溫情片段,賺人熱淚,雖然片長 3小時,但節奏也算明快,沒有悶場,難怪它得到很好的口碑。另外,電影故事信息明確,就是鼓勵人去實踐理想,活出真我,並批判現實的歪曲,這或許是反映印 度社會某方面的問題。
而,人勇於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是好,但夢想與事業是否就一定要掛鉤?電影說,人當按真我去追尋夢想,事業成就也必然隨之而來。可是,另有人說,不要把夢想成 為事業,否則會連夢想也會失去。那句較真?若把夢想成為事業,便要接受現實的考驗,首先從自身的限制開始。畢竟滿腔熱誠終歸都是熱誠,未必跟個人能力有很 大關係,力有不逮者,當然也可將勤補拙,慢工出細貨,但社會及個人處境是否容許這空間存在?即使有能力者,事業的成就也受著很多內內外外的因素影響。就以 電影故事背景的工程司行業為例,若社會給工程司的待遇偏低(例如有大量這樣的人才),又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發明家的利益,若再加上個人生活壓力及負 擔,有熱誠但才幹一般的工程司往往為糊口,每天也要在工作上重重覆覆作一些機械性的操作,夢想及志氣容易因此被磨滅。這就是「不要把夢想成為事業,否則會 連夢想也會失去。」當然,人若有不死的熱誠,又有曠世的才華,可在不利的環保下闖出新路,英雄造時勢,但這樣的人畢竟是萬中無一。其實,人在年輕時有機會 可以去選擇追尋夢想,他比起很多人而言已是一名幸運兒。
其努力實踐夢想與事業掛鉤,倒不如盡力在個人生活及社會層面開拓工餘的空間,在其中實踐夢想。工餘的空間雖在經濟及時間上較多限制,但彈性會大得多。所 以,工作可以看為不過是社會制約下以勞動換取夢想空間之處,沒有賣命、投入、自我滿足、身份象徵、甚至是神聖或成就之必要,一切最重要的就是制約中的公平 及公義。事實上,社會各行各業也需要人負責重重覆覆的機械性工作,同時也沒有多少人會感到這些工作很有意義或以此為夢想,所以老闆也不必要說甚麼偉大故事 叫員工感到他們的機械性工作很有意義,並此以賣命或自我感覺良好。倒不如實實際際給予人合理工時與工資,讓人人可以有其實踐夢想的空間,否則老闆再動聽的 話,說穿了,不過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犧牲別人來成就自己的夢想。當然,工時及工資問題也可以很複雜,例如即使一地有理想的工時及工資法例,但若鄰國可以欺 壓其百姓逼使他們當資本家的奴隸,這地就可能要為其理想的工時工資法例負上沉重的代價。

就回來,這電影的歌曲很動聽,例如Behti Hawa Sa Tha Woh以笛聲及迴音效果帶出一種出塵脫俗的感覺,襯托歌詞描述主角與別不同的吸引力。Zoobi Doobi則輕快悅耳。這電影也使我想起那追夢的大學生活,憶起當年所遇見的奇人奇事。最後一提是這電影的台灣中譯「三個傻瓜」較香港的「打死不離三兄 弟」好,因為儘管友情可說是電影其中一個重要元素,但主旨並不在此,所以後者略縑不中的,兼且畫蛇添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