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講道豈只兩個字


有云「講道兩個字,一橫一豎,悶的,倒下,精彩,坐直」。從五月中起,我接二連三負責不同的講道,前幾天也按學院安排寫了一篇文章談論講道。這些都使我對這 事奉有點滴反思,想到它不單單只有兩個字,它對於講道者而言,也可以是一個信仰反省的歷奇,考驗應變的遊戲和克己自律的操練。

1.信仰反省的歷奇
我而言,講道事奉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講佈道信息。對於一般的講道聚會,若講者以紮實的解經為骨幹或起始點,會眾大多數也有不錯的反應,因為聖經是信徒群體中 所共同認信的經典,講者以此為講道的起點正符合信徒的期望。然而,對於一般非信徒,他們的生活沒有經書的意識及規範,所以講者若從解經角度入手去講佈道信 息,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可能給會眾先入為主的沉悶或艱澀難明感覺。生活題材是一個常用及好的切入點,但即使較為通俗題材如政治、熱門民生議題、娛樂 消息、潮流玩意等,也不一定可以引起會眾的共嗚,因為這還要取決於講者日常的識見及分析力,他是否可以從一般人的角度去思考這些題目,但又可以提出一針見 血的批判。當然,幽默、聲線運用及身體語言在佈道會中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每次講佈道會也是一次信仰與生活的整合,以信仰去回應當下處境,或是作出批 判、提出叮嚀或帶來安慰盼望。除了信仰與生活的整合之外,講佈道會也是在重新翻譯自己的信仰。講者要把向來所運用的一套宗教術語轉換成公共語言,並要按會 眾的背景情況再作出調節。這調節通常也是把較為學術味重的公共語言,再轉換成貼近潮流文化的表達。這不單單是避免使用宗教術語的問題,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 論述所熟悉的宗教信念,而論述也就是思想,所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論述信仰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想信仰。不論是整合信仰與生活的關係,或以另一角度去思考信 仰,講者在其中也不時有新的領悟。例如當我預備佈道信息時,常會想到一個二千年前中東民間故事何竟會是廿一世紀香港人的好消息?我作為一個中年人,在淺嘗 人性及人生的滋後,我又如何詮釋這二千年前的中東民間故事?我當如何述說這故事,才能使當代的人明白並感到有切身關係呢?這故事中有何信息,是可以作為當 下之暮鼓晨鐘呢?

2.考驗應變的遊戲
道基本上是講者背後的伏案工夫,再加上他臨場的演說技巧的成果,慎思明辨的會眾,除了可即時體會講者的演說技巧,也不難分辨講者的伏案工夫有多少。爆肚吹 水了得的講員,或可叫人歡愉大半個小時,但歡笑聲後可以不過是一場空。所以,正如在一場音樂演奏會中,彈奏的人本身的音樂造藝及他對所彈奏曲目的認識,再 加上他臨場的發揮,決定了該次演奏的水平,講道也相仿,兩者皆講求預備及臨場發揮。然而,有些時候,講道也可以是一個考驗隨機應變力的遊戲,最常見的例子 是佈道會的講員到步後才知道在場人士皆是信徒。講者是否仍去宣講佈道信息?還是他即時修改他要宣講內容或題目?我曾遇到一次類似情況,我被邀請到一間略為 傳統及有既定禮儀的教會負責講道,會後還要去她的分堂以同一段經文作宣講。我如常作預備,完成第一場講道後便去分堂。到步後才知分堂的會眾背景、場地擺設 及格局、崇拜模式等,完全跟她的母堂有天壤之別。我認為我在她母堂所宣講的信息不太適合分堂的會眾,所以在20分鐘內,我以同一段經文但採用不同風格,不 同的引言及比喻,重新去構思另一篇不同的講道。這次經驗很難忘,也很有挑戰性。其實類似的情況也常有發生,聽聞有同道因旅遊或其他緣故到國內教會聚會,當 被人認出或知道他的身份後,隨即被邀請上講台負責當天的講道。所以,講道不單是講求預備的表演,也可以是考驗反應的遊戲。當然,講道最終是否影響人心,最 重要是看聖靈的工作。

3. 己自律的操練
曾有一次講論一段頗爭議性的經文,講道題目也同樣是具爭議性。我為了盡量深入及多方了解經文的意思,我除了作基本的解經工夫之外,還特別去讀完一本相關的 專著(Monograph)。涉獵了很多資料後,自己雖然很滿足,但也很懊惱,因為要想如何簡單整理這眾多資料,又可以在有限時間內使講道深入淺出?另 外,基於講道題目較為敏感,我也用了不少時間自省,盡量使講道內容以經文意思為本,小心分辨當中明顯屬於個人見解及立場之處。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是一種 生命的操練。
一般而言,講道者在預備講道時會涉獵很多資料,或對某個題目作深入及多方面的反省。所以他總想在講道中盡說他的有趣發現,慎密的思考過程,重要的資料及重大 的意義等,可是一般而言他只有約45分鐘的時間作宣講。所以,講道者當篩選他手上的資料及內容,除了要捨去不太相關的資料,也可能要忍心放棄不少精彩的部 份,好叫會眾容易掌握講道內容,講道也可準時完成。有講者不太理會教會所定的講道時間,著重要把所預備的信息或所發現的資料統統都說出來。其實,儘管這講 道再精彩,會眾又可長時間集中聆聽,但講道者若刻意不理會講道的時間,此舉可能跟信徒返崇拜遲到一樣,都是有違教會的崇拜秩序。另有些講道者雖然尊重崇拜 的時間,但就不願意在內容上作取捨,在短短約45分鐘的時段內急忙地說出一切他認為重要的內容。其實,這只是向會眾作資訊轟炸,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所 以,講道者當明白自己不過是崇德中的一個程序的執行者,他不是上帝化身,他當在教會秩序下,而不是單單按個人的感動,作合理的宣講。另外,講道者的克己自 律在也於不偏離經文的意思。講道不單是學術討論,也不單是事件匯報或資訊介紹,講道也有其應用部份,所以講道者總會把經文意思作出引伸。然而,不管講者的 引伸部份有多精彩或重要,他也應盡量本著經文內容作宣講,更不可強加他認為好的意念在經文中,或借機宣揚個人某方面的主張例如政見等。最差的人是把講台作 為他的個人炮台,或明或暗去褒揚自己或指罵他所反對的人。

所以,每一次的講道,也可以是對講道者的生命操練,操練他服在教會的秩序與聖言的規範之下。當講道的人先去尊重講壇,會眾才認識到講檯的神聖莊嚴,遠不止於那不許人隨意踏上講檯的規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